查看原文
其他

数学是难还是美?

今天是中研院院区开放日,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数学所。

数学是人类文明一个重要的科目。美国进大学必须考 SAT,主要的两个科目是数学跟语文。数学的重要大家都不会怀疑,大家都承认数学重要。但对我来说,数学真是难,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觉得数学难。有时坐出租车,司机问我是做什么的,我说是念数学的,他多半回答:数学很难。今天我要说的是:大家都知道数学难,但有真的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难吗?

我对数学有兴趣的时候,是开始数一二三。我小时候,有一次邻居去参加学校的家长会,回来说:我那已经念小学的四哥不会从一数到一百。我母亲觉得很奇怪。因为虽然我母亲不识字,但她觉得数学很简单,一点都不难。这事却不能怪我四哥 (他后来上台大机械系),因为乡下地方没人教过他数字,于是我母亲放下宝贵的农作时间,来教我哥哥从一数到一百。我坐在旁边就跟着学,觉得有趣:从一开始到十一,然后就到二十一,再到三十一,一直有相似的地方,然后再做变化。于是,我从一数到九十九,然后也可以从九十九数到一,之后我就可以一直数到一千,觉得很有意思。有一天我母亲和邻居聊天说:“ 我们家太平可以读数学。” 所以我这样决定读数学了。数学的难,我第一次感觉到,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。那时候开始学乘法,要背九九表。我觉得很难,因为乘法的概念很不明显。例如:5×6=5+5+5+5+5+5 是 5 加了 6 次【编者注:也有可能采取另外的定义,即,6加了5次】。虽然乘法是加法的延伸,但事实上它是一个思想上的突破。

图一

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因为不会乘法,在他的乐谱上写满加法来算钱。乘法是一个伟大的发明。乘法有一个有趣的性质,我们来看图一的对角线,2×2=4,3×3=9,4×4=16,一直下去。然后上下成对称,2×7=7×2,4×6=6×4 等等,有一个完全的对称关系。我在背九九表时一直在想着:为什么它会成对称呢? 我一个一个检查, 3×2=2×3,一直到全部检查完。因此耽误了背九九乘法表,放学时还被老师留下来,背完才可以回家。我发现,很多人觉得 3×7=7×3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,而很快就接受了;但我觉得一点都不自然,3×7=7×3 是说乘法有交换性,就是 A×B=B×A,交换性是数学上的大事情。102×204=204×102 用加要算很久,何况还有上千和上万的数目,所以说交换性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。人们就对它习以为常成习惯,但是习惯是一件不好的事情。不过这个习惯不会维持很久; 到了高中就碰到不同的事了,我所指的的是矩阵的乘法【注:台湾高中讲矩阵】。例如,如图二示, 矩阵是一个空间的移动, 矩阵是空间的一个转动,我们来看  等不等于 如图三,我们知道: 是先转动再移动, 是先移动再转动,我们清楚的看到  不会等于 
图二
图三
如果我们直接做矩阵的计算,如图四,我们也可以得到  不会等于 
图四
我学数学好不容易才接受 ,但是呢,现在又被教说 ,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震惊的事情。其实事情有交换的时候,也会有不交换的时候。日常生活上我们常有不交换的时候,例如先买菜再接小孩或先接小孩再买菜【再如先穿袜子后穿鞋与先穿鞋后穿袜子】是不一样的事情,不可随便交换。或在量子力学上  可以各代表一种测量,如果 AB=BA 那么这两种测量可同时测量不会互相干扰; 如果  就代表两种测量会互相干扰,不可同时测量。在这里,数学的理论对物理上有深远的影响。
我们再回来看为什么 3×7=7×3? 对我来说,这是那么的困难,如图五。
图五
我把上面两个三加上下面的一个凑成一个七,那第二个七就较难凑成,所以我一个下午都在做这件事情。其实老师有教过怎样凑,但是我没听到。后来我知道所有三的第一个就凑成一个七,第二个就凑成第二个七,这样就简单多了【横看成岭侧成峰,正如我们在一个教室点名,可以一排一排点名,也可以一列一列点名——这在微积分中对应于计算双重积分的Fubini定理】。这就是数学的一个重组过程,重组是数学上一个重要的过程。
接下来我想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重组的妙用。我们知道,在古希腊 Euclid 证明过有无穷多个质数。今天不说他的证明,我要讲的是大约 Euclid 之后两千年大数学家 Euler 的另一个证明,这中间没有其他人对质数无穷有其他证明。首先我们先讲一些代数,我们知道
从而, 当时, 有
若 ,让  趋向无穷大,得到
我们再回来看质数 2,3,5,7,11,13,17,…,Euler 对数论做了一个基本的工作,他看下面的乘式
上面的第二个等号是一个初等、 自然,却是伟大的发现,Euler 把质数非常不规则的东西重组成非常规则的东西,然后我们把最后的式子做重组
上面的不等式成立的原因是因为
然后我们知道,不等式的右边是无穷大,所以左边也无穷大,因此证明了有无穷多的质数。重组的功夫在数学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。
底下我想举一个小学四年级的例子。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概有一个月没上课,我母亲怕我的功课落后,所以跟邻居借了几本课本,让我自己看。我大概花一个月看了一年的教材,因为看的太快,其中有关分数的部分我始终觉得怪怪的。我看书上说  是因为,  就是把一块大饼分成三等分的其中两份, 是把同样一块饼分成六份的其中四份,所以他们相等。可是我一直觉得很奇怪,两块饼如果不一样大,那  怎么等于 这个问题是不能问老师的,否则老师会以为你故意捣蛋。好多年下来我才终于知道,分数不是大小的问题,而是比例的问题,是饼有的颜色部份比上没颜色部份,无关饼的大小,如图六。
图六
世间没有绝对的大小,我举庄子的话:“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,而大山为小”。这里大山就是泰山,因为他看到最大的山就是泰山。所以没有什么绝对,只有比较而已。庄子在这重要的哲学题目得到突破,可惜我们东方后来并没有继续以数学来发展。
我举一个物理实验的例子来说明大小一事。有两个飞机翅膀,一个大一个小,大的长度是小的三倍,如图七:
图七
我们在实验的时候不可能把一台波音 747 放进风洞实验室,所以我们造一个小的翅膀来做实验。做实验时风速必须是大的三倍,它附近的气流才会跟大的相似,这是流体力学重要的雷若常数,这是一种比例关系。当然,不是所有的比例关系都是三倍跟三分之一,比如我们高中学的拋物线  增加三倍  增加九倍;双曲线  , 增加三倍  增加三倍 。各种比例问题在自然界、物理界有不同的应用,例如光的传递和热的传导,数学能用不同比例法则描述出来。
接下来我所举的例子是小学六年级的例子,时钟问题:分针和时针在两点三点之间何时重合? 我那时觉得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。先不说为什么我觉得困难,我们先看书本怎样算的。两点时,分针在时针之后 10 分,而时针的速度是每分 1/12 分。我们把它想成分针与时针在赛跑,一个在后一个在前,一个快一个慢,速度差 11/12 分(每分钟),所以要花  分钟才能赶上,因此分针时针在 2 点 10 又 10/11 分重叠。问题的解决是把时钟问题想成赛跑问题,这是一种模拟。模拟就是把表相不相同,但本质是相同的问题连想在一起。模拟在数学上非常的重要,有时候做纯数学就是为了做模拟。我们再来看看几个类比的问题,水波、 音波、 光波、 车流是模拟的问题; 热传导、 污水扩散、 生物蔓延也是模拟问题,在数学上都是同一个问题。所以,把时钟问题想成赛跑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突破。
为什么那时我会觉得时钟问题很困难呢? 如图八:
两点十分不重叠
两点  分仍不重叠
图八
两点十分的时候分针到了 10 分,但时针不等分针,自己走了 10/12 分,所以不重叠,两点又 10 又 10/12 分仍不重叠,一直下去好像永远不重叠。可事实上,并非如此:
我举另一个例子,有一位匈牙利伟大的数学家【注:即冯诺依曼】,一天有人问他一个问题:有两个人面对面由两端开始走,中间有一只苍蝇在飞,碰到一个人的鼻子时就往回飞,碰到另一个的鼻子就又往回飞,就这样来回飞,如果知道两人速度,那么在两个人碰到之前苍蝇飞了多远? 这跟时针问题一样,你把全部加起来就可以。这个数学家工夫了得,只花了三四秒就算出来,问的人觉得无趣,说:你以前一定听过这问题了。其实他没听过,只不过他把它加起来而已。他加的速度也真快!同样的我们也可说:分针往前,时针就往前一点点,就一直在追,无穷无尽的追,是一种逼近的过程。
逼近的过程是一个辛苦的过程,因为要无穷无尽的加。但是有很多时候,逼近可以由计算器去做。伴随着计算器的出现,就有了新的数学的出现,本来笨拙的计算方法就变得很有用。计算器对近代的数学有很大的作用。接下来的例子告诉你们计算器的作用,这张图九是数学所周谋鸿先生给我的。图形的一开始有一颗很小的石头,这就像我们在河里看水流经过石头产生的流水,会有一个个不对称漩涡,这跟我们飞机尾后的气体漩涡一样。如果水流越快,漩涡图形就不一样,飞机也是一样。
图九
我们知道做实验很贵,因此用计算器来算。用计算器来算是一个逼近的过程,为什么用计算器算物理实验要逼近过程? 水流往石头旁边流产生压力,压力呢就产生力量把水往另一边压,用计算器就算出图九的下图。如果我们要做不同的飞机的实验,飞行速度不一样,翅膀形状也不一样,做风洞实验就还要做另一个翅膀,这是一个很昂贵的事情。计算器呢只要输入不同数字就可以达成,所以用计算器逼近是一件大事情。
图十
接下来我举最后一个问题是国中【注:当指初中】问题, 。如图十,就可以告诉你为什么这是一个非线性的问题。我们工程大部分应用是用线性去算的,例如我敲一块东西,力气越大它震动也比例的增大,是一种线性现象。但是呢,我力气一直增大到一个地步,就要断裂了,因此线性常是不好的逼近。非线性的作用是到处都有,例如气象的气压图,它今天一个样子,到了明天就完全不一样,天有不测风云。下面这个非线性例子是数学所杜宝生先生给我的,如图十一:
图十一
参数 控制着  非线性的程度,当  时,不管  等于多少,把它代入  的出来的值再一直代入,最后都会趋近 1.81567。把  代入,得到 ,这意味着它是的不动点(事实上还是唯一的); 当  时,则  时, 代入两次会等于 ,所以它有一个周期2。如果我们再增强非线性,,图十二告诉我们运算结果,

从图十二知道,它会在四个点不停的绕,永无止境的绕,不会离开四个点。如果再增加非线性因素,例如取  ,就会有八个点绕。再继续增加的话,就有无穷多的点在绕,如图十三。它的变化已经没有规则,它是一种混乱的现象。有一个日本的数学家,他说混乱现象在浑沌里找到。有一次他在大陆演讲,学生没听过浑沌一词,还以为是指吃的东西【注:当然指馄饨了】。浑沌现象根源于所谓的蝴蝶效应,是说一只小蝴蝶翅膀动一下,附近的空气变一下,但最后可能导致极大的变动。这个是多年研究的数学结果。其实绝大多数的非线性作用,今天我们还是不能理解的。
图十三
我最后做一个总结:数学难,数学的难一定要深切地去体认它。很多教数学的老师,为了安抚学生,说数学不是那么难。我一向不这么说,因为我自己觉得很难。如果能够深刻地体认数学的难,就会欣赏数学里面看起来很简单、事实上很丰厚的手法。数学难学,主要不在它本身的难,而是学得太快,没办法去深刻地体认、再克服数学的难。 就像我们欣赏一个艺术品,最重要的,就是要慢。看黄公望画水边的草,岸边的树,水的流动,虽是用很简单的笔触去画它,却是经过思考,笔笔精准的。学数学也是要慢,不能够说学数学遇到了困难,就想办法用简便的方法而忘了它本质的困难。数学本质的困难要不时的去感觉它,如此,你才会发现:数学的美就在其中。

演讲: 刘太平
整理: 林桂暖
时间: 2000 年 10 月 28 日
地点: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

来源:数学与人工智能

END


往期精彩回顾




陶哲轩,其人其事
桥牌中的概率问题
香港大学病毒学家:最坏的情况要交个底说清楚

让我知道你在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